当遇到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很多人选择到药店根据经验买药自己治疗。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两周患病后采用自我医疗的居民占35.7%,其中农村占31.4%,城市占47.2%,“大病到医院、小病去药店”已经成为药品消费的主流意识。
但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副会长张承绪告诉记者,自国家2000年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以来,药店处方药需凭医生处方购买,非处方药老百姓可以自主选购。由于消费者普遍缺乏基本的医药常识,很多人并不懂得如何安全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百姓用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项调查显示,到药店买药的消费者中,仅有3成具备正确的非处方药使用知识,7成百姓吃药凭经验。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用药不当而住院治疗,19万人因此死亡。
自我药疗成一种共识
什么是自我药疗?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给出的定义为: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成年人出现头痛;咳嗽黏痰;关节、肌肉、手臂痛,腹痛;背痛;紧张、抑郁不安;足趾肿胀、鸡眼;感冒、流感、流鼻涕;消化不良;失眠;不明原因的疲劳等情况时,都可用非处方药自我药疗。
“每天大部分顾客是来购买非处方药的。”北京同仁堂复兴路药店经理顾雪敏对记者说:“来的一般是一些感冒、咳嗽、胃不舒服的患者,店里的执业药师都会先问哪儿不舒服了,多长时间了?如果顾客点名买哪种非处方药,我们都会尊重顾客卖给他的。”
顾雪敏介绍说,有时执业药师也要针对不同情况给出建议,比如遇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般建议患者上医院全面检查一下再购药。对于红色标签的非处方药更要告诉患者怎么吃,注意什么,如发现过敏,赶紧停药等等。
自我药疗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原因之一是人们对医疗与健康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自我诊断或监测的仪器,为自我药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的建立及其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政策的实施,正引导人们主要通过自我药疗去解决常见疾病治疗和健康问题。
2012年《中国医药市场分析》显示,以销售价格为基础,中国医药市场总量约为8000亿元,其中非处方药市场在2012年达到1280亿元,占中国总体医药市场规模的16%。而在非处方药物市场总量中,782.66亿元来自零售药店,由此可见,非处方药的主力渠道是零售,占到总销售额的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