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有大寒风气势,难开小朵玉精神。”斗转星移,光阴不息,转眼间,农历甲辰年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站”——大寒就要来到。
2025年1月20日为大寒日。此时节,寒野苍茫,天寒地坼,朔风裹着冷意呼啸而来,河流湖泊多被坚冰覆盖,暗藏的生机在冰霜里萌芽,青松翠柏劲韧常青,空气中似有梅香浮动。至此,节气轮转了一圈,准备开始新一年的轮回。
严冬将尽,春归有期
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大寒就到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天结束、春季到来的转折点。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古人说“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凉为冷之始,寒为冷之极。寒是冷的极致,而大寒又是寒的极限——“大寒者,寒至无复加也”。从字面看,大寒应该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此时常出现寒潮、大风和雨雪天气,伴有持续低温。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表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因此过去常有“冷在三九”“小寒胜大寒”等说法。不过,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此时节,母鸡感知春意,开始抱卵孕育小鸡;鹰隼等飞鸟盘旋空中,凌厉的目光注视着大地,以迅猛的“身手”寻找着新的收获;如果说立冬之时的“冻”,如同冰冻在肤,而大寒之时的“冻”则如同冰冻入腹——此时冰一直冻到水域中央,且厚实坚硬。在古代,此时正是采冰的好时机,人们开始凿冰储存,以备来年选用。
“大寒到极点,日后天渐暖。”大寒节气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此时天气严寒,然而物极必反,冻到极点,便也意味着冬季行将结束,寒尽春将生——“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寂静的天地间,阳气徐徐回升,坚硬的冰层下,春水悄然萌动,大地悄悄回暖,春的讯息已在路上。
花信自小寒开始,为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的花信三候分别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每五日为一候,它们依次开花,或清隽灵动,或花香淡雅,成为多少文人墨客不竭的灵感源泉:“堪与梅花竞标格,冲寒也向雪中开”“梅蕊暗黄初过雪,兰芽浅紫未离寒”“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山矾是弟梅是兄”……缕缕花香为严寒的冬日增添了无限诗意,陪伴着人们走向又一个春天。
“古人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大寒养生仍要着眼于‘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宗学介绍,“藏”指不过分消耗,中医认为,此时自然界寒气袭人,最易损伤心肾阳气。体虚年老之人,稍不留意易使旧病复发或增添新病,此时要特别注意避寒就温、滋阴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