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冬季寒冷的天气易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肺炎、哮喘(特别是儿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等疾病。因此,公众应注意加强自身的保暖防护,尽量避免与冷空气直接接触。
低温天气 “御寒宝典”要收好
个人防护方面,应注意更换厚衣物,比如棉裤,以及穿戴防护用品,如帽子、口罩、围巾、手套等。同时,减少户外活动,降低室内外的巨大温差对身体的危害。
室内供暖是寒潮天气时保护人群健康的最佳措施。寒潮天气来临时,应关闭门窗、使用供暖设备、降低低温暴露。但长期保持门窗紧闭,缺乏室内外空气交换,也有可能引起室内空气污染水平升高,因此还应注意合理开窗通风,避免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发生。
饮食方面,应加强营养,多吃热食,少吃凉食,多补充水分。
寒潮的健康影响和防护也有地域差异。
北方冬季有集中供暖,室内干燥,室内外温差大,一冷一热容易诱发疾病。北方寒潮下的健康防护,应注重室内的增湿和通风,少出门,防寒保暖措施要做好。
南方由于没有集中供暖,冬季室内冷,尤其是阴雨天气,湿冷也是诱发感冒等疾病的重要因素。南方寒潮下的健康防护除了少出门,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外,更应注重采取一些安全的室内增温保暖措施,改善居室内温度。
敏感人群 防寒保暖记心间
冬季气温骤降对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人群影响最大、最明显。相比普通人群,上述人群是容易受寒潮影响的敏感人群,应注意及时添加衣物保暖,尽量减少外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温度调节系统难以适应外界温度变化,因此他们是寒潮的敏感人群。
敏感人群更应注意对寒潮天气的健康防护:添加棉衣棉裤保暖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头部、胸背、脖子和四肢的保暖;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做好保暖措施。
此外,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适度增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关注天气预报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