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以前,许多人天不亮就出发,为的就是采到带露水的艾草。艾草药性最好的时节就是五月初五前后。洗艾澡实际上也是药浴疗法的一种。
进入农历五月,笔者几乎每天都要用艾叶水给4岁的儿子洗一次澡。“我父亲是中医,说艾叶能祛湿、止痒,给孩子洗一洗,免得蚊叮虫咬。”每年端午前后,他都会去采集新鲜艾草。
“以前,许多人天不亮时就出发,为的就是采到带露水的艾草。我们这的风俗,艾草药性最好的就是五月初五前后这段时间。”采集回来之后,放在阴凉处自然干枯。“晒过的艾草容易碎,而自然干枯的有韧性,不易碎不易断。”
为何要天不亮就出发?一方面是因为采的人多,要趁早出门,艾草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如果采不到就会遭到家人斥责;另一方面更重要,是因为一种“仪式感”:采集时不能嘻嘻哈哈,更不能打闹。“据老人讲,以前早晨起来催促负责出门采集艾草的人时,不能说话,而是采取拍桌子或者递眼色的方式。”他说,这些举动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从侧面也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
艾叶有活气血、逐寒湿的功效,能治脚气和部分皮肤疾病。“把头一年的干艾点燃后,在火焰上方放一张烧纸,吸收艾叶味道后,贴于皮肤病病人的患处,可以起到止痒治疗的效果。”
中医药典籍中,艾草出现的频率不高,也不是什么珍稀药材,但正因其不甚珍奇却可治病,所以才成为普通百姓家中的常备药。我国民间自古就有“五月初五挂艾叶、悬菖蒲、洒雄黄、洗艾浴”的习俗。在许多地区,新生儿及产妇也要用艾叶水洗澡,这些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洗艾澡实际上是药浴疗法的一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长于农历二、三、四月,药理主温理祛风邪,用艾草泡脚、洗澡,可驱冬春寒湿。
据史料记载,在清代时,艾叶就已广泛地用于药浴疗法中。秭归当地人说,洗浴之前,一般是先将干艾叶泡到热水里,然后不停加热水使艾叶中的成分尽快释放,增加药性。“艾草有一股味道,洗的次数多了,小孩子可能就不太情愿。”
“确实有这个问题,艾草的味道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现在仍有许多人直接用艾草泡水洗浴,不过也出现了添加了其他气味的艾草香包、香囊等新产品,洗浴时直接放到热水中,既发挥了艾草的功效,又免去了清理艾草之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