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的汽车年产销量超过1300万,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大国。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已经有1.3亿以上的中国人开上了私家车。然而,当我们还沉浸在出行便捷带来的喜悦之中时,由汽车所带来的健康问题早已为大洋彼岸的国家所警惕。在美国,车内污染已被列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而在中国,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仅仅开始于2004年。那一年,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奥拓车苯超标引发死亡赔偿纠纷案”、“奇瑞QQ疑致儿童白血病案”、“新甲壳虫甲醛超标3倍案”,这些接连出现的案件让人们发现,自己只能接受一个愤怒但无奈的事实,那就是由于国内没有任何具有法律效应的“车内空气污染参照标准”,绝大部分案件只能不了了之。
在此后长达6年的时间里,从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到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多家机构为了印证车内污染的存在,分别对少则50辆,(上接第一版)多则上千辆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过检测,每一个数据出来都触目惊心:90%以上的轿车内,苯、二甲苯、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超过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最高者竟超标10倍以上,远远超过37%的家庭装修污染比例。美国检测结果也显示:车内有害物含量是家居和办公室中的5到10倍。今年上半年,人们盼望了6年的车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即将出台,这一被某些人称为中国汽车企业“灭顶之灾”的标准,真能保护所有汽车消费者的健康吗?
“毒车”不分高中低档
由于牵涉到企业利益,《生命时报》记者在询问国内大部分做过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的机构时,没有一家愿意公开检测结果中不合格车辆的具体品牌和型号,大部分机构均以“不方便透露”为由表示拒绝。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主任宋广生只告诉记者,不论高档车还是中低档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车内污染问题。而目前国内公开报道的多起车内污染案例中,涉及到的品牌包括奥拓、道奇公羊、奇瑞QQ、新甲壳虫、中华轿车等。2009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一份“汽车空气检验情况报告”显示,抽查的29辆汽车中,只有奥迪A4、A6等8个品牌符合标准。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2007年的一次检测中,也仅仅公布了从奇瑞QQ到宝马5系等50款不同档次车型中,仅有的9款合格车型,分别为:上海大众领驭、东风悦达起亚塞拉图、北京现代伊兰特、上海通用新景程、新海马、东风标致307、东风雪铁龙凯旋、一汽马自达6、广州丰田凯美瑞等。
汽车车内污染问题在国内已经开始受到重视,而国外对此早有所警觉。美国生态研究中心曾对200多款车型进行过检测,方向盘、控制面板、扶手以及座椅等所有和乘客密切相关的地方,都成为被测试部位。结果发现,最“毒”的十大车型里,日系车占到四成,韩系车占三成,涉及日产、丰田、铃木、现代、斯巴鲁、雪佛兰等多个国际品牌。而此前,韩国媒体也曾披露,韩国有关部门在新车检测中,测出的苯等致癌物和有害物质超标20倍以上。
12个部位散发有毒气体
“这是一种很刺激的味道,开始以为是皮革味,但车开了半年多,按说应该散净了,可一开门还是让人觉得头晕晕的。”夏女士这样描述她新车里的味道。其实,大部分人购买新车后,都会觉得有股味,只是程度不一,时间久了,也就不在意了。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田德祥教授曾担任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以来,一直在关注汽车环保问题。他告诉记者,有些人买了新车后,比较注意开窗换气,因此车内污染的影响不大,但忽略这一点的人却会受较大影响。有调查显示,56.71%的人在新车内都出现过头晕脑涨的情况,15.68%的人出现过呼吸道过敏。“从一定意义上说,车内污染比汽车尾气对健康的危害更严重。”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副教授聂静认为,尾气的散发毕竟是在开放空间,但车内污染中,大量有害物质被“困”在了狭窄的密闭空间里,人在里面待的时间又较长,是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目前,消费者投诉,怀疑因车内污染导致的疾病就有牛皮癣、肝损害、甲醛接触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种。
在这极易被人们忽视的“新车味道”里,到底藏着多少种有毒有害气体?1995年,美国一项检测发现,车内共有高达100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京生告诉记者,从汽车内部散发出来的,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醛、乙醛、烯烃、芳香烃、丙酮等;从外部进入汽车的则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属于致癌物质,对人体肝、肾、呼吸系统、造血器官、免疫功能等会造成严重危害。
这么多有害气体,究竟是从哪些部位散发出来的呢?检测结果显示,它们主要是:汽车座椅、仪表盘塑料件、地胶、地毯、顶棚、汽车座套、方向盘套、油漆、黏合剂、车内空调、汽车香水11个部位。此外,近来也有人呼吁,国内大部分汽车都在用的沥青阻尼板,含有多环芳烃等高致癌物,早已为西方一些国家所淘汰。
即将出台的车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全名叫做《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去年11月,由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然而,一公布,它就引起了很大争议。不少汽车企业认为,如果它成为一个强制标准,会大大增加汽车生产成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秘书长李静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甚至指出,它会是中国汽车业的“灭顶之灾”。但让消费者欣慰的是,该标准相关制定人员对此的回答是:“标准首先确保的是驾乘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不是汽车厂商的生产成本。”
“既然车内污染暂时无法避免,提高自我环保意识是减少危害的最好方法。”田德祥说。如何自己减少车内污染,专家们建议采取以下办法:
新车放一两个月再开。在国外,新车买来后一般都会放一段时间再用,国内大部分人则是车一出厂立即买来使用。事实上,新车出厂后6个月内,是各种有毒气体释放的高峰期,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放上一两个月再用。
塑料包装尽快撕掉。很多人买来新车舍不得撕掉座椅上的塑料膜,殊不知,有些塑料膜也是很大的污染源,而且它们会让座椅失去透气性,把有毒气体“闷”在车内。
通风最好四门大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提醒,早上开车前,最好先将4个车门全打开,换换空气。田德祥说,夏季车内污染问题更严重,一是因为高温下有害物质更易释放,二是温度升高,会加速各种微生物、病菌的繁殖。可以利用这一点,让新车多晒晒太阳,然后四门大开,赶走有害气体。另外,新车在夏天要少关窗少开空调。聂静建议,到目的地前一两公里处,最好把空调关掉,只开换气设施,有利于车内干燥,减少微生物、细菌的滋生;汽车每使用6个月或行驶1.2万公里后,要更换空调过滤器。
地胶、贴膜别图便宜。劣质、廉价的地胶、地垫、贴膜、方向盘套、座椅套、毛绒玩具、靠垫等,都是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大本营,所以车内装饰别光图便宜。汽车香水、空气清新剂最好都别用,以免造成二次污染。想吸味可以放活性炭或选择光触媒杀毒,但要买正规品牌,选择在正规厂家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