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北京市公民献血委员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第十五个世界献血者日”活动。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17年本市血液采集量高达129吨,地区献血率1.73%,居全国城市之首。今年下半年还将再投入1部载有精密仪器的机采血小板的移动献血车,将方便采血进校园、进机关、企业提供上门服务。此外,京津冀血液应急调剂平台和血液溯源信息系统已初步建成。
据悉,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近20年来,本市街头采血点由1998年的3个提升到目前的63个,初步形成了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和环境舒适的采供血服务体系。1998年,北京市仅有1800人次参加自愿无偿献血,2017年,已达近40万人次。目前,全市累计参加无偿献血人次已高达614万。2017年本市血液采集量高达129吨,地区献血率1.73%,居全国城市之首。
在血液供应方面,北京血液中心主任刘江介绍说,在国家层面的支持下,京津冀血液应急调剂平台和血液溯源信息系统已初步建成。“当医院的血液库存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会启动应急调剂。北京市医疗资源丰富,外省市一些疑难重症患者来京就医的情况比较多,血液调剂有助于为三地就医患者提供更多的用血需求保障和血液库存的均衡。”刘江说。
与此同时,血液追溯平台实现了每一袋经过调剂的血液都可追踪。“也就是说,假如从河北调剂进京一袋血,那么从这袋血的献血者身份,到它进京的每一站,以及最终用在谁的身上,都会留有清晰明了的记录,这可以避免不够间隔献血和不合格献血。”刘江说。
活动现场还对无偿献血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1963年出生的朱瑜琪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眼科医院的骨科医生,他从20年前第一次献血以来,累计献血36次,总量达到12800毫升,相当于近3个人全身的血量。
除了像朱瑜琪这样的个人,北京市还在积极动员单位团体献血。刘江表示,今年,北京市已经投入2部载有精密仪器的机采血小板的移动献血车,下半年还将再投入1部,这些“新装备”的投入使用,将方便采血进校园、进机关、企业提供上门服务。(记者张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