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正式发布,其中首次提出学龄前儿童每天活动应达3小时以上。
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形式主要包括日常活动、游戏玩耍以及体育运动等。《指南》对学龄前儿童运动提出具体时间推荐:“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的现状,建议“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
而对于日益突出的“久坐行为”和“电子保姆”现象及其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指南》特别建议,在保证每天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其中看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
值得关注的是,《指南》还强调了运动强度的多样性,即学龄前儿童的运动不仅要有低强度活动,更要有中等及以上强度的活动;要同时兼顾粗大(大肌肉群)和精细(小肌肉群)动作的发展。另外,学龄前儿童在参与运动时,应以培养兴趣、树立品德、学习动作、丰富运动体验为目标,避免为获取超越本年龄段的竞技性运动成绩而进行长时间、大强度的专业化训练。同时,运动时需要成人看护,避免过度运动和意外伤害。
针对社会上关于学龄前儿童运动的一些误区,《指南》也给出了充分的解释,比如在运动的益处中就专门提及,“运动能完善大脑功能”“有利于学龄前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化能力的全面发展”。证据表明,学龄前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反而比总是静坐少动的孩子在今后更容易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这就提醒仅仅“注重智力开发”的家长们,对于学龄前儿童,最好的智力开发方式就是让孩子愉快的玩耍、积极的运动。(记者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