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获悉,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逐渐升高,蚊虫密度将不断上升。根据疾控中心往年监测结果,7月下旬至8月上旬北京市蚊虫密度将达到高峰。
今年6月下旬,市疾控中心对全市73个监测点进行了成蚊密度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全市成蚊平均密度(2.08只/灯·小时)比上一旬升高了32.50%,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0.64%。白纹伊蚊占捕获蚊虫总数的3.1%,与往年相比,白纹伊蚊占比未见明显升高。
全市不同环境和行业中,公园绿地成蚊密度较高(2.42只/灯·小时),比上一旬升高了71.15%,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3.51%。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肆虐美洲和非洲的寨卡病毒进入我国境内,广东、浙江、北京等地相继发现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而伊蚊是寨卡病毒、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
对此,市疾控中心表示,北京存在寨卡病例,但大范围传播可能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