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身体好时没命干,身体有病拼命治,中间缺少了健康管理这一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首先要推动健康管理发展,防患于未然。”全国政协委员张世平如此呼吁。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一些政协委员在发言中表示,健康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既是一个富含潜力的新兴产业,也事关百姓福祉,必须着力扶持培育,推动我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升级。
健康中国须注重预防为主
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明说,健康中国的主要内涵就是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努力实现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不断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预防为主应成为健康中国的主要内容;要打造健康中国,就必须注重和坚持预防为主。”李立明说。
“我们还没有形成健康管理的理念和习惯,在中国接受健康管理的人不足百分之零点几。”张世平委员说,每年进行至少一次身体检查,提出针对性治疗意见,再花一段时间去修复,这实际上也是给生命加油。
有研究显示,每投入1元用于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就可以节约心血管病治疗费用8.59元。疾病治疗往往需要更高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更高经济负担。
李立明委员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测算,在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实施一套慢性病最佳干预措施所需的费用每年人均不超过3美元。
“与疾病发生后的治疗相比,疾病预防不仅效果好,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成本投入更是远远低于治疗。”他说。
健康管理体系要强化顶层设计
委员们认为,我国新一轮医改从顶层设计上基本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和方针,实施几年来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进展,但仍需向“预防为主”进行倾斜。
李立明委员指出,相对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我国当前医改更加注重疾病治疗。从我国医改的政策设计来看,在医改几项重点改革任务中,大部分都是针对“疾病治疗”来设计的。实际执行中,巨大的医疗资源花费在重病大病的抢救甚至临终关怀方面。
此外,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也成为健康管理建设掣肘。近年来,我国各级公共卫生人才匮乏,公共卫生岗位胜任力不足。张世平建议把健康管理学纳入国家一级学科,培养专门人才。
“没有学科、没有资质、没有经费,谁愿意搞健康管理?”张世平说,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人才、科研和服务的全面支撑。
以科技创新助推健康产业
委员们普遍认为,应以科技创新改造传统健康产业,发展数字健康远程医疗、基因检测等新兴健康产业,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认为,在大数据背景下,应加快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数据格式,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健康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名的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而在生命科学方面,全球基因测序市场正在持续快速成长,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全国政协委员王执礼表示,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应成为健康产业重要的政策扶持方向,尤其应该通过出台鼓励政策和资金引导,对先进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公司、技术驱动型生物制剂公司、与基因测序解读及个体化给药相结合的精准医疗公司,以及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新型生物治疗方式等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在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来实现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进而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供给质量。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