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协会
首页 >>新闻聚焦 >> 我国慢粒发病年龄偏低 定期监测意识仍需提高

我国慢粒发病年龄偏低 定期监测意识仍需提高

时间:2015/9/21 10:26:17        来源:新华健康

  新华网9月21日电(袁馨晨)“TKI药物的出现,使慢性髓性白血病(简称慢粒)治疗真正实现了精准诊断、精准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9月22日“国际慢粒日”临近之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亚洲慢粒联盟研究组织成员崔久嵬教授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尽管有了可靠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法,患者的依从性仍然是影响慢粒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国超半数慢粒患者不超过45岁

 

  慢粒是由于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使细胞内酪氨酸激酶持续活化,产生大量异常粒细胞所造成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粒在我国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发病年龄较西方国家年轻,即中位发病年龄是在45岁左右,也就是说超过半数慢粒患者的年龄是45岁或者更年轻。而国际上,慢粒的常见发病年龄是55-65岁,50%以上的患者年龄超过60岁。”崔久嵬说,虽然尚无研究揭示为何慢粒在中国的中位发病年龄偏低,但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的慢粒患者正身处家庭和社会“顶梁柱”的重要位置,“如果这些患者能得到有效救治,无疑是家庭和社会的福音”。

 

  “TKI药物例如格列卫(又称伊马替尼)的出现,第一次把慢粒从恶性疾病变成可控制、可管理的慢性病。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TKI药物将患者的8年生存率提高到85%,还能实现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度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崔久嵬介绍。但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她也表示,患者的依从性仍然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数据显示,患者是否按时服药、每次服药是否足量,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率和长期生存率存在很大影响”。

 

  为了帮助患者开展对慢粒的长期、规范管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为每位患者制作了随访手册,患者把化验单都贴在手册上,方便随访医生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崔久嵬介绍,医院还会在患者取药的日子定期举行教育项目,解答有关服药、疾病管理等常见问题,“国际上对于慢粒的研究进展比较快,在欧洲慢粒高峰论坛结束后,我们也会组织活动,及时向患者普及最新的知识和理念”。

 

  免费PCR检测有助提高患者依从性

 

  除了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规范化治疗还包括患者对定期监测的依从性。“监测是评估治疗效果和指导下一步治疗的重要基础,目前患者对定期监测的重视程度不高。”崔久嵬表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经验是,通过免费检测项目可以提高患者对分子检测重要性的认识和定期监测的依从性。

 

  “在慢粒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血液学检查、骨髓细胞遗传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监测等不同方法评估治疗效果。其中,分子生物学方法最能实现深入、灵敏的监测,十万个细胞中哪怕只有一个发生了异常,也能够发现。”崔久嵬解释道,“通过服用TKI药物,大部分患者在一年左右就能得到细胞遗传学的缓解,但部分人可能还未达到更深程度的缓解,也就是分子生物学的缓解,这可能会影响到长期生存,并且,不同时间点分子学缓解程度对预后的判断及方案的选择也很关键。可见,定期进行分子生物学监测对患者的规范治疗至关重要。”

 

  为了推动慢粒患者规范化检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在获得慢粒实时定量PCR检测标准化实验室认证的基础上,从去年9月底开展了免费PCR检测项目,至今已有350余人次接受检测服务。崔久嵬说,“在免费项目开展前,患者进行一次PCR检测要600多元,而且检测费用不能通过医保报销。免费项目启动以来,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大家逐渐意识到定期参与PCR检测对药物治疗是很重要的。很多患者从不参加,到来参加,变成能坚持每三个月定期检测一次,患者的受益率很高。”

 

  定期进行PCR检测,能否代替骨髓细胞遗传学分析(骨髓穿刺术,简称骨穿)?对此问题,崔久嵬表示,PCR检测的是致病基因的改变,而遗传学检测的是染色体异常的情况,两种检测方法并不能完全相互代替,“如果患者已达到细胞遗传学的完全缓解,可以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但还是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骨穿。当PCR检测的结果升高或血常规发生异常时,要做骨穿检测是否发生附加染色体异常或骨髓异常综合征,这种情况下只靠PCR检测是不行的”。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备10025752号
主办:中国健康协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白鹿司路2号  邮编: 100023
电话:010-85926883、85926865 转608(会员部)
E-MAIL:chinajk99@163.com
版权所有 中国健康协会 Copyright 2008-2015 © www.chinajk.org 法律顾问:张杰

 
中国健康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