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 磊)9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6个部门共同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行动计划》提出建立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等6个具体目标以及肿瘤登记覆盖全国30%以上人口等4个定量指标,并明确于2017年绘制完成我国首张全国癌症地图。为提高抗肿瘤药物可及性,《行动计划》还提出探索实施专利药强制许可仿制制度的可行性。
重点地区重点癌早诊率须达50%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个人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持续影响,国人癌症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死亡率为144.3/10万。
《行动计划》定出的6个目标是,建立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完善癌症综合防治网络;规范肿瘤登记制度;加强癌症防治科普宣传;扩大重点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推广癌症机会性筛查和规范化诊疗,逐步提高重点癌症5年生存率,降低病死率。《行动计划》提出的4项定量指标是,肿瘤登记覆盖全国30%以上人口,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0%,成人吸烟率下降3%,重点地区、重点癌症(肺癌、肝癌、胃癌等)早诊率达到50%。
提高抗肿瘤药物可及性
《行动计划》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等16个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其中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制定癌症防治规划、规范、技术标准,做好癌症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健康教育、预防诊治和监测评估。
《行动计划》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新药创制体系,加强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研发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做好专利到期药品的生产和上市准备,促进药品价格下降,提高药品可及性。国内尚不能仿制的,通过建立谈判机制,降低采购价格,加快国内相关药品上市速度。探索实施专利药强制许可仿制制度的可行性,提高药品可及性。
癌症地图数据来自肿瘤登记
在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中,加强癌症防治体系建设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家癌症中心机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癌症中心在全国癌症防治工作中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指导作用。建立全国癌症防治协作网络,依托条件较好、能力较强的省级肿瘤医院,提高区域癌症防治服务能力。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人群癌症危险因素监测干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对数据的掌握是《行动计划》提出的重点工作之一,而扩大肿瘤登记覆盖面则是实现数据掌握的具体手段。《行动计划》提出,要在3年内逐步扩大肿瘤登记覆盖面,肿瘤登记覆盖全国30%以上人口,提高肿瘤登记工作质量,加强全国癌症信息资源整合收集,定期发布癌症相关信息,系统整理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地理信息等相关数据,建立数学预测模型,编绘出科学、完整的全国癌症地图。
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媒体所称的癌症地图并无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