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赵敬菡)今天是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昨日,中国哮喘联盟召开2013年世界哮喘日新闻发布会,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林江涛教授发布了“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吸烟、肥胖、非母乳喂养、第一代亲属过敏疾病史、合并过敏性鼻炎和宠物喂养。
据林江涛介绍,本次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自2010年启动,2012年结束。样本地区覆盖了全国的7个大区的8个省市,样本量人口达到164215人。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国家的哮喘的患病率达到了1.2%,与十年前的结果比较,有明显的上升。其中,在北京地区和上海地区分别较十年前的调查结果增高了147.9%和190.2%。新诊断的哮喘患者521人,占所有哮喘患者的26%。林江涛说,这个数据意味着,我国可能约有26%的哮喘患者是“潜在人群”,尚未被正式诊断为哮喘,他们同样要面临哮喘带来的困扰和风险却没有采取任何防治手段。
另外,通过分析也发现,与哮喘发病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非母乳喂养、患者第一代亲属过敏性疾病,以及宠物饲养等。
林江涛介绍,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到,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是非常低的,这部分患者还是经常需要看急诊,甚至住院,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尽管有诸多有效的控制哮喘的办法,合理治疗哮喘也可以得到完全的控制,但是总体上,我国哮喘控制依旧不够理想。钟南山院士在致发布会的视频中指出,哮喘的控制率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医生对哮喘完全控制的认识尚有差距。一般医生的认识不全面,以为没有急性发作就算控制了。其实,应该符合哮喘控制的六条标准,才能算真正地达到哮喘完全控制。其次,在病人及其亲属对哮喘的完全控制的认识也是不够的。因为不用经常去急诊就觉得哮喘控制了;比如孩子虽然不喘了,但是一旦参加体育活动就气促了,实际上并未完全控制。由此可见,不管医生还是病人,都需要提高哮喘控制的正确认知。”
此次世界哮喘日新闻发布会还公布了我国首个“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供基层医务人员应用,旨在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认识和临床诊治水平,从而改善我国哮喘的总体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