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发现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以来,截至4月17日17时,全国仅有8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但H7N9病毒仍然使公众神经绷紧,恐慌产生的“心灵病毒”迅速蔓延。
各地的板蓝根纷纷售罄;甚至因为汽车前挡玻璃上有鸟粪,由于担心接触鸟类粪便会感染禽流感,一女子在高速公路上报警要求交警“除粪”;由于害怕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老百姓的餐桌上少了禽蛋,转向鱼、虾等水产品和牛羊肉,不少餐饮企业已停售禽类菜品;当空中小姐问乘客您要牛肉饭还是鸡肉饭时,几乎所有乘客都选择牛肉饭。
与此同时,养殖业一夜之间变成了高危行业,由于媒体上不断出现“远离禽类”的字眼,工人们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总是担心自己会被感染病毒。
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也成为网友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其中不乏网友冒充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散布H7N9谣言,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恐慌。据央视报道,有多地出现多人散布H7N9谣言的案件。
心灵处方:加强权威信息传播沟通。对于H7N9禽流感所引发的种种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敏感反应,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范肖冬博士说,这些属于无意识群体反应,在对H7N9禽流感病毒认识有限的情况下,在H7N9病毒从哪里来、如何传播、如何治疗上还不清楚的现在,我觉得人们有理由恐慌,有理由采取回避和防护措施,这么做并不过分。
有专家指出,在疫情初期,要加强权威的信息传播沟通。政府权威性信息的公布有助于制止各种传言,防止公众对危机的理解出现偏差。政府是信息源,政府的任何有关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的信息公布都会对民众产生巨大影响。信息的滞后、单一和模糊,则会刺激民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给民众带来不必要的恐慌。
对“禽流感”过分恐惧需求助心理医生。武警总医院心理科史宇医生指出,避免接触禽类粪便的确有助于预防禽流感,但却有不少人对疾病的恐惧是过分或不合理的,反而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对疾病适度恐惧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有效地避免患病;但是恐惧情绪一旦过度,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睡眠和饮食,导致免疫力下降,间接增加患病几率。所以,一旦发现恐惧情绪已经对自己造成严重影响了,一定要积极求助心理医生加强心理治疗,若诊断为恐惧性神经症,则需配合药物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则建议公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①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②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③食品加工中,要生熟分开。④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⑤保持个人卫生,常洗手。(高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