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协会
首页 >>新闻聚焦 >> 《中国经济周刊》:“救命药”缘何短缺

《中国经济周刊》:“救命药”缘何短缺

时间:2011/9/27 11:34:25        来源:中国健康协会

  近一段时期,心脏外科手术必备药品——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出现全国性供应短缺,很多医院被迫停止心脏手术。

  这般咄咄怪事势必引出百般问责,如供药体系何以如此孤悬一线?应急机制何以如此反应迟缓?再如监管部门何以如此怠于政事?生产企业何以如此唯利是图?……当然,反过来说,恰恰也正因为该则案例一举牵出如此多瓜葛,其系统性风险探源才更具备现实意义。

  依据一般常理,无论是较为极端的“救命药”短缺,还是更为常见的“看病难”,这类供应不足明显矛盾于民众颇有怨言的“看病贵”。作为推论,可以断言这个悖反现象长期并存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某些外因,以致民众被迫付出的高额款项,并未依照市场规律流向真正契合其需求的供应部门并且最终增加供应。

  政府为了平抑药价实行的管制无疑正属外因之一,道理很简单:市场机制运转有序的核心即在于价格信号真实有效。因为市场主体必须依据价格信号传递出的信息,紧密追踪供求关系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各类资源配置方向,最终实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一致。

  我们当然无法想象,不可能具备超人能力的医药价格制定部门能够摆脱行政规制命定的归宿,“理性”构建出成千上万种并且还在快速增殖中的医药产品价格体系。毕竟,一旦落至实践层面,无论何等美好的愿望均不足以克服行政部门尤其突出的信息不全与激励不足等缺陷。作为教训,类似行为小到一碗兰州拉面,政府限价早已不知今夕何夕;大到银行利率管制,国企纷纷不务正业转而充当“影子银行”。即使同属医药产品,鱼精蛋白短缺无非因其“救命药”标签方才格外引人关注,而在此前,类似胃舒平、食母生、黄连素、肤轻松软膏等大量低价药物实则早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价高质次的“创新”药物反倒凭借回扣开路大行其道。

  相比其他产品,医药产品使政府难以完全自由放任,在“看病贵”的大背景下,对其取舍将愈加困难。

  其实政府“放”与“收”之间并非只能二选一。面对医改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只有坚持理性、客观、不偏不废的思路,才能最大限度兼采政府、市场之长。这一点具体到药品价格管制来看,走出两难的出路有两方面:一方面,改变目前“一刀切”式的做法,对于鱼精蛋白等患者熟知的传统、常用医疗用品或服务,逐步改由市场定价;另一方面,明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品属性,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替代患者承担起进一步市场化可能产生的改革阵痛。
 


  经营许可编号:京ICP备10025752号
主办:中国健康协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白鹿司路2号  邮编: 100023
电话:010-85926883、85926865 转608(会员部)
E-MAIL:chinajk99@163.com
版权所有 中国健康协会 Copyright 2008-2015 © www.chinajk.org 法律顾问:张杰

 
中国健康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