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时,学子们已纷纷准备新学期的校园生活,此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那些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高考幸运儿们,他们是对新环境最期待也是最陌生的一群人,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这个陌生的校园,如何快速适应生理到心理的变化,这是所有学生和家长都关注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当代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部分人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烦恼,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年会(2003.9.13)公布的大学生心理调查表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37%,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占34.9%,男生高于女生,农村新生高于城市新生。
近年来,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真正完全成熟的特殊阶段,学校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教育,因此,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实,大学生很多心理问题并非在进入大学后产生,而是从中小学延伸而来。
中小学以升学为中心,学生们不用亲自动手掌握新知,而是从书本上学习间接知识。大量学生生活在一个人造环境里,导致感性经验极其匮乏。另外,他们也缺乏挫折经验,最常见的挫折也只是考试失利,而在为人处世方面经历的较少,这导致他们承受能力差,适应新环境很困难。进入大学后,面对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他们就不知所措。一旦面临学业和就业压力,以及恋爱与性等问题,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就会更为明显。如今的新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中难免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端,因而,进入大学很多同学可能会产生“知音难觅”的困惑。
针对这样的问题,有关专家向同学们建议,不要封闭自己,要多与老乡、高年级学生交流,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应转变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模式。在入校初期,学校和家庭有效的情感支持能防止大学生在第二次“断乳期”出现种种不适,这包括家庭对出门在外孩子感情上的安抚,学校对于贫困学生的经济支援等多方面内容。
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状况和考入大学时“天之骄子”的社会赞誉之间形成的心理预期差距太大,许多学生精神压力很大,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心理问题随之产生。事实上,大学生在毕业后真正失业的极为少见,多数是因为工作与预期的差距较大,大学生应树立“先就业、再创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避免过大的心理起伏。
重视体育锻炼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近几年,各相关部门的联合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水平呈增长趋势,反应速度、力量的素质指标有所提高,营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学生体能素质、肺活量指标长期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多数大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
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锻炼常常会有决心没有行动,有开始没有坚持,克服这些问题的秘诀是“努力追求今日”。其实体育锻炼无需专门的场地、时间、工具等。休闲运动是消除身心紧张最有效的方法。有很多的运动方式受到场地、设施、天气、运动器械等方面的制约。对于学生来说,最因地制宜、最容易坚持、最贴近生活的运动就是骑自行车和爬楼梯。骑车不仅活动筋骨,还能锻炼神经,使人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这是在路上的锻炼方法。进了教学楼上课,又另有一种可取的活动,就是上下楼梯。
为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要,有足够的热能维持正常的机体活动,增强抵抗力,保证身体健康,保证学习工作,大学生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三餐要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提倡均衡饮食,纠正偏食,合理配餐,保证营养。
人们每日饮食离不开饭、菜、汤和水果。那么,饮食有什么讲究呢?
俗话说,“饭前喝汤,胜似药方。”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消化道增加“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有益于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学家认为,养成饭前和吃饭时进汤水的习惯,有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果蔬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副产品,富含各种糖、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对维持人体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水果无需通过胃来消化,直接进入小肠就被消化了。米饭、面食、肉食等含淀粉及蛋白质成分的食物,需要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如果进餐后即吃水果,不易消化的淀粉、蛋白质会阻塞易消化的水果。
因此正确的进餐顺序应该是:汤→蔬菜→饭→肉→半小时后再食用水果。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还年轻,全社会都来关注他们的健康。大学生也要从刚入学就开始养成良好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健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时间:2010/9/1 9:45:14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