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女性生理、心理发生变化,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如果简单地把妊娠期情绪问题当成“正常反应”,任由其恶化,将会后患无穷,可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甚至给长远的性格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最坏的情况下,极度抑郁的孕妇失去理智,可能做出危害自己和宝宝的行为。这是病,得治,但常规的抗抑郁药物治疗令患者甚至医生都感到为难:药物可穿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会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尽管目前的研究未发现新型的抗抑郁药物与出生缺陷有关,但它们仍然可存在导致呼吸窘迫、行为问题等潜在的副作用。专家建议应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用药,最好使用心理治疗等更安全的方式。
放任抑郁焦虑,后患无穷
很多人都听说过产后抑郁症,但妊娠期抑郁症得到的关注就少多了。有研究发现,1/8的孕妇会发生严重的抑郁症而需要看医生,还有更多的孕妇程度较轻,感到悲伤、无助、疲倦。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副主任医师温金峰表示,这些问题与女性身体在妊娠期的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等的变化有关,还与家庭支持、对怀孕的态度、本人的性格特点和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抑郁对孕妇和宝宝都有着潜在的严重后果。研究发现,孕妇抑郁与胎儿发育减慢、早产、低出生体重有相关关系;抑郁的孕妇在分娩时需要剖腹产的机会明显增加;抑郁孕妇生下的宝宝需要进入重症监护抢救的机会明显增加,而且他们的肌张力较低;孕妇心情不好,体内会产生较多的应激激素,可导致孩子出生后对精神压力的承受能力变差。
抑郁焦虑不分家,5%~16%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焦虑障碍。然而,孕妇往往觉得这是怀孕的“正常表现”,“怀孕就是这样的了”,不愿意承认自己心情不好,因为大家都觉得怀孕是一件喜事,应该开心才是。甚至医生也不太愿意询问孕妇有没有情绪上的问题,导致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药物有副作用,
治疗要权衡利弊
如果孕妇每天都很难熬,自我调整不奏效,就要看医生了。这时,孕妇能不能吃药?医患双方心里都没底,因为抗抑郁药物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对其发育是否有害,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学博士维多利亚·亨德里克追踪研究发现,孕妇在怀孕早期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未发现会增加胎儿先天缺陷或者早产的风险。这类抗抑郁药包括氟西汀、盐酸舍曲林、帕罗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等。尽管如此,研究人员仍然建议孕妇尽量减少服用抗抑郁药,因为研究中有3名孕妇在每日服用40~80毫克的大剂量氟西汀之后,产下低出生体重的婴儿,尚不清楚是药物还是抑郁症本身所致。
事实上,SSRI药物的确对宝宝有副作用。荷兰一项涉及8000名孕妇的研究发现,孕妇服用了SSRI药物后宝宝的头部较小,早产的风险也有所增加。头部较小,预示日后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精神障碍、多动症、认知问题的风险上升。还有研究显示,SSRI药物可能增加孩子患孤独症类疾病的风险。一些药理学研究还发现,SSRI药物可能与新生儿的神经过敏、呼吸窘迫、肺动脉高血压等有关。
专家称,尽管现在的抗抑郁药安全系数越来越高,副作用越来越少,但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药品安全性分类,SSRI药物属于C类药物——在动物的研究中证实对胎儿有不良反应,但在人类中缺乏实验资料,仅在权衡对胎儿利弊后才使用。他认为在妊娠期前三个月应慎重服用抗抑郁药,而妊娠后期服药也可能导致宝宝出现撤药综合征、喂食困难、低血糖、呼吸窘迫、呕吐等问题。不得不用药的情况,通常是抑郁症已经影响到母体和胎儿的健康,例如孕妇要自杀,或严重抑郁导致幻觉、妄想,以至做出伤害自己和胎儿的行为。
非药物治疗,对母婴相对安全
对于轻中度的抑郁,温金峰认为首推心理治疗,主要是做认知行为治疗。然而,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学院荣誉退休心理学教授伊恩·麦克马汉博士表示,孕妇受各种条件所限,很容易在心理治疗产生效果之前就退出治疗了。
专家还介绍说,在治疗孕妇重度抑郁方面,有研究发现电休克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但由于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目前用得不多。
麦克马汉介绍说,瑞士一项为期5年的临床研究显示,光照治疗对抑郁的孕妇安全有效,治疗5周后有83%的孕妇明显改善。这种治疗的副作用极少,还未发现对胎儿构成任何危险。